科學家展示了一種新型復合材料,可以成為生物基工業過濾器。
Hermann Ehrlich 教授將一塊海綿放入堿性含銅氨溶液中,模擬電子元件電路板制造過程中的銅浴。大約 12 小時后,海綿變成藍色 ,干燥后它比以前更堅固,但仍然很輕。在 pH 值為 9 時,海綿的纖維打開,蛋白質的有機化合物發生變化,Hermann Ehrlich 教授解釋說。氨溶液中所含的銅會立即與海綿的有機成分,尤其是氨基酸殘基發生反應,形成礦物鐵銅礦。就像一根繩子,納米尺寸的晶體與海綿纖維一起生長,科學家解釋說。它們穩定了框架,同時確保海綿保留在其獨特的微結構中。
Hermann Ehrlich 教授看著一塊新材料,可用作廢水處理或污染物去除的生物基過濾器。
三維多孔材料本質上是一種過濾器。再加上煙煤的特性,使用這種新材料作為合成過濾器的替代品具有廣泛的潛力。我們的團隊首次通過實驗證明,由海洋浴海綿制成的復合材料原則上可用于傳感器、催化劑和抗菌過濾系統的開發,共同作者、來自該研究所的 Martin Bertau 教授解釋說。
在數碼光學顯微鏡下,Iarsolav Petrenko 博士檢查了煙煤海綿的結構。
Hermann Ehrlich 教授是否將帶有晶體的藍色海綿放入酸性溶液中,反應會倒退:海綿恢復到原始狀態,可以再次加工以供進一步應用。因此,新開發的材料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回收利用,弗萊貝格生物礦物學家熱情地說。
即使經過多達 100 次應用循環,海綿-紫砂石復合材料的響應能力仍然存在,他的同事 Martin Bertau 教授證實,如果材料最終不再可用,海綿是可生物降解的,銅可以從溶液中回收,理想情況下,用可再生能源進行電化學。我們已經證明這是可能的,化學家說。
兩年來,來自德國、波蘭、澳大利亞、西班牙和烏克蘭的研究人員一直在為現代材料科學開發新的仿生模型和塑料腳手架的替代品。他們得到了德國研究基金會、薩克森州科學、文化和旅游部以及亞歷山大·馮·洪堡基金會的支持。Extreme Biomimetics 是一個新的科學領域,于 2013 年在 TU Bergakademie Freiberg 成立,致力于研究自然和人工現象,以開發厘米到米級的新型仿生 3D 復合材料。